我们都在读什么

    读书,在这个快节奏和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快要成为一种历史,对一些人来说读书是件奢侈的事。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越来越接近现实。

    200512月至20062月,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六年持续走低,2005年的阅读率是48.7%,这个数据表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进行阅读的人未达一半。相反,却有51.3%的人连一本图书都没有读过,这一比例首次超过半数。我们离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境界越来越远。

    读书重要吗?读者认同“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降到了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2005年有84.1%的人认可读书的作用对个人生存和发展重要,但在2001年,92%的人认同这一观点。

    你有时间读书吗?调查中43.7%的人说“没时间”,还有29.1%的人认为自己对读书已经“不习惯”。“不习惯”,说明什么?说明阅读尚未成为中国人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什么人“不习惯”读书?有45.9%18-19岁本应为在校学生的青年人排在首位。这是一群独生子女,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一个群体,但他们不习惯读书。

    你在读什么?最爱读文学类图书,这是调查的结果,在这里,所谓的文学类图书大多是指畅销书和流行小说。而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阅读杂志消遣,娱乐性阅读呈上升态势。

    你读书为了什么?调查的结果是,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去阅读的人所占比例逐年趋于下降,为“消遣娱乐”的目的读书的人开始增多,实用性目的中“应付考试”的比例逐年提高,而“工作需要”和“掌握一些实用技能”的比例逐年下降。

    这组数据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现在的阅读状态,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即使读书的人在读书,娱乐的因素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追求一种速食。试问,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潜下心来读《红楼梦》,读《三国演义》,读鲁迅的书,读钱钟书的书呢?恐怕所占的比例会少得可怜。至于有丰富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的先秦诸子百家之书,像《论语》、像《老子》、像《孙子兵法》等,有兴趣阅读的人更加凤毛麟角。

    文化经典在人们的阅读视野中大部分时间处于一种缺席的状态。

    这一情形在新浪网与《成都商报》今年七月联合推出“当代青年阅读状况”调查中得到了再一次印证。调查中有一个问题:你认为当代中国青年必须阅读像《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吗?回答“无所谓”的占了49.39%,回答“完全没必要”的占到了3.05%,回答“必须”的占47.56%。而当问及有没有真正地从头到尾读过《论语》时,回答“是”的人寥寥无几。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方北辰在调查中说,有一次他向一位大三的文科生推荐《论语》,对方竟说:“孔子主张三从四德,我不喜欢。”这位学生可能从没有认真读过一页《论语》,大学生尚且如此,一般的读者就更不用说了。

    《中国教育报》在北京、山东、福建、广西、河北等地的几所中小学进行了关于阅读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在儿童阅读的图书中,有七类图书成为儿童阅读的选择。依喜欢阅读的程度由高到低排行,上榜的分别是:

    第一类,动漫作品,包括一些搞笑版名著。喜欢的理由:好玩。频繁提到的有《龙珠》、《乌龙院》、《诛仙》、《奥特曼》,漫画《西游记》,搞笑版《三国演义》等,来源:街边小书摊。

    第二类,校园言情小说和恐怖小说。喜欢的理由:能从中感受到一些共同的东西。

    第三类,作文书等教辅资料和益智类读物。喜欢的理由:可以提高成绩。

    第四类,《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杂志。

    第五类,《哈利》系列、刘墉的散文、《达-芬奇密码》等流行作品。

    第六类,老师推荐的与课本有关的经典名著。

    第七类,《淘气包马小跳》、《郑渊洁童话》、《草房子》等儿童文学作品。

   2006年六一期间,《中国图书商报》联合北京图书大厦,针对北京地区0-18岁的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卡通漫画”依然成为调查中最受欢迎的图书种类,所占比例高达40%之多。

    在这七类图书中,前四类的提及率非常高,后三类,尤其是经典著作和儿童文学作品,只有少数阅读量比较大的孩子提及。专家对此发表评论说:“童年阅读危机四伏”,仅靠阅读卡通动漫和言情、恐怖小说长大的一代在文化心智上是不健全的。

    梁启超说,“人生的幼年青年时期,趣味是最浓的,成天价乱碰乱迸,若不引它到高等趣味的路上,他们便非流入下等趣味不可。”钱穆先生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学问如大海,鼹鼠饮河,不过满腹,所要喝的,只是一杯水。只挑这一杯水,却要到上流清的地方挑,不要在下流浊的地方,喝进这杯浊水,会坏肚子的”。

    所谓的“清水”,所谓的“高等趣味”指的就是代表人类文明精华的经典著作。经典是经过许多人许多年代大浪淘沙般淘出来的,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经得起时代推敲的,是耐得住读者鉴赏的,这些书籍对读者来说,浅读有浅读的价值,深读有深读的收获,其思想之深,其艺术之富,令人咀嚼不尽。一本经典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操守,一个人的品性,一个人的境界,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人不读经典难以达到品格修养的提升,一个民族如果普遍地不读经典,甚至是轻视经典、嘲笑经典则会让全体国民素质下降。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传统经典传承的重视,每一个犹太孩子都要学会背诵《圣经》的部分章节,这使得犹太民族始终保持较高的文化素养。即使是在美国,孩子们的读物也不尽是卡通动漫,中学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阅读很多大部头的著作,包括莎士比亚的原著,美国的大学里的“通识教育”,规定每个大学生都要读完大量的文化原著,否则不能毕业。因为美国的教育学家发现,要造就“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才”,要实现“高等的文明教育和完备的人性教育”,必须要让孩子广泛阅读经典名著。

    为了让孩子全面成长,为了对孩子的未来负责,请所有的家长检查一下孩子的阅读书单,其中有几本可以称得上是经典?

出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43289号-8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备案 海1101084571

版权所有 北京育灵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82896103 传真:010-82896104

Copyright © 2002-2024 www.eligh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