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立体人生

    科学与艺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常人的认识里,这两者可能是水火不相容的,科学是理性的、严谨的、逻辑的、思辨的,科学家的人生是沉静的,思索的,甚至于是枯燥的,而艺术是感性的、发散的、灵感的,艺术家的人生是变化的、激情的,丰富的。常人无法体悟出这两者的关系,所以就凭表象而得出结论,结果却往往是一种误读。

    科学与艺术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只有攀登上这两座山巅的人才能够真正领悟,那是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站在高峰处,一切皆收眼底,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突然间顿悟:原来如此。李政道在一次演讲中讲到:“科学和艺术是不能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诚然,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汇合,殊途同归,但只有大师,才能站在顶峰上,领略到科学与艺术交汇所产生的奇妙景观。

    华罗庚,伟大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

    苏步青,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却一生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政道,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诺贝尔奖最年轻的得主之一,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老子、庄子能一路讲到物理学,滔滔的雄思无人能及;

    邱成桐,迄今惟一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奖——菲尔兹奖的华人,对中国古代历史情有独钟;

    钱学森,中国的航天之父,“抵得上五个师”身价的科学家,精通绘画和音乐,在其身上“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吴健雄,“中国的居里夫人”,在物理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自幼在琴棋书画的文化环境中受到中华文化的陶冶,一生对古典文学和历史兴趣浓厚。

    邓稼先,两弹元勋,自幼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其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优秀的一面:爱国、奉献、无私、身先士卒、朴素、勤俭……

    杨振宁,与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自言是“中西文化共同的产儿”,因此能够站在文化之巅,领略物理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

    这都是令中国人自豪的科学家,但谁能在其巨大的科学成就背后看到他们另外的一面呢?科学精神和艺术气质在他们身上和谐地存在着,没有矛盾,相辅相成。

    这不是一种个体的存在,而是一种共性的展示。在世界的范围内,凡是在科学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无不具有极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爱因斯坦,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小提琴家,很多时候,人们在聆听他娴熟的小提琴的演奏时,忘却了他接下来还要讲深奥的“相对论”。奥本海默,著名的物理学家,实际上也是一位诗人。再比如笛卡尔、帕斯卡尔、牛顿、高斯、希尔伯特等等,他们都具有极高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他们创造性的成果中都闪烁着美的光辉,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典雅的艺术人格,呈现出饱满丰富的立体特征。

出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43289号-8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备案 海1101084571

版权所有 北京育灵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82896103 传真:010-82896104

Copyright © 2002-2024 www.eligh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