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典塑造面向21世纪的成功人生

    中国的教育发展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人文的阶段,很重视人文教育,它的特点就是道体艺用。以道为体,以艺,就是知识技术方面为用,道体艺用。但是也有一个缺点,就是重道轻艺。

    中国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近一百年来,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教育,我们引进、移植得非常成功,对我们中国的面貌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把第二个阶段叫做科学阶段。这个阶段我们看到了它的成果,但是我们现在检查一下也看到它的遗憾,它的遗憾就是重艺轻道或者是学艺忘道,这是第二个阶段。

    从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的教育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就是把前两阶段的教育的缺失加以整合,把前两阶段的优点集中起来,那就是我们要形成一个科学和人文整合的一个新的教育阶段。

    “五四”时期我们引进了科学技术,非常好,得到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也有一个缺陷,缺陷就是把中华经典文化给解构了,在教育上不提它了,渐渐地我们中国人从教育上把自己民族的经典文化给开除了,这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没有过的。每一个民族都很重视自己的经典文化、传统文化,但惟有我们中国现在把自己的文化消失了。我们现在回过头来一看这是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们现在这一阶段就希望能够把科学和人文结合起来,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起来,把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起来,所以我们这里特别强调儿童的经典教育。

    儿童的经典教育有着三重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一点在于文化的传承。1995年赵朴初等九位老人在政协开会的时候提出来一个016提案,在提案里呼吁,要建立幼年古典学校。我们的“经典”一直是没有中断的,如果现在再不重视,我们就面临着中断的危险。经典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它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它也是几千年以来,我们民族屡遭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的纽带。这几位老人说,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是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生活在一个更加和平、安定和繁荣的世界里,我坚信这样一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好的明天必将到来。幼儿学习经典的第一重意义就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

    第二点在于“蒙以养正圣功也”。这是《易经》上的一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在蒙童时期,你要让儿童纯正的品质出现,就要形成一个造就圣人君子的气氛。蒙童时期应该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因为他比较单纯,这个时候你把乌七八糟的东西给他,他也能接受,但很快他就不是圣人君子而是小人了。所以他是一张白纸,你给他画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天天给他放古音古乐,放圣贤的话,他就慢慢接受;你天天放那些色情的、暴力的东西,他也接受。如果把人类最好、精华的东西教给孩子,这就是圣功。所谓“圣贤君子堪称道德典范”,他们达到了相当高的道德水平。我们让少年儿童天天跟圣贤接近,让他慢慢理解圣贤,让他慢慢跟圣贤对话,那就很不一样。结果孩子就会慢慢树立“天下为公”的理念,树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树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原则,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树立“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树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树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所以从小培育他们的人格、习惯、环境,同时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灵感,孕育创新的能力。所以经典的作用非常巨大。

    朱熹讲,读书是变化气质的。假如每个人的气质变化了,一代人的气质变化了,就会影响到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就会慢慢地好一些。“五四”时期把传统文化的“经典”解构了,我们失落了它,现在我们再把它重新找回来。“五四”时期是进行了一次民主科学的启蒙,它是对的,但是它的不足就是把传统文化丢掉了,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传统文化找回来,这将又是一次启蒙,这是对“五四”启蒙的再启蒙,是对“五四”启蒙的一种修正和补充。

     经过我们这样的再启蒙,用自己文化的经典来启蒙我们的青少年,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兴盛,有利于我们民族的复兴。既然西方人从小就念《圣经》,伊斯兰人从小就念《古兰经》,以色列人从小也念他们民族的“经典”,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那么多“经典”不让孩子从小去念呢?既然西方有这样一个教育理念,叫“与柏拉图同在,与亚里士多德同在,与真理同在”,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建立这样的理念呢:“与孔子同在,与老子同在,与真理同在”?这是儿童学习经典的第二点意义。

    第三点意义,学习经典、尤其是背诵一些经典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我的老师、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先生,曾经提出“儿童个体智力发展史是人类种系智力发展史的缩影”,这是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种系发展史有几十万年,但是有文字记载的才有几千年,我们中国甲骨文到现在才三千六百年,如果再往前推一千年,我们中国的文字大概也就四千到五千年。但是人类,中国的历史是一百七十万年。那么这样长的一个时期,人类怎么过的呢?他就是靠口耳相传,就是靠不断地背诵民族的史诗、民族的经典、民族的格言、民族的自然的常识和社会的常识。人类就是靠不断地背诵,人类的童年就是这么过来的,靠不断地背诵发展他的记忆力来促进他的智慧,促进他的脑结构的发展。所以靠背诵,人类传承了我们的文明;靠背诵,人类发展了自己的脑神经、大脑,发展了我们人类的智慧,所以背诵是非常重要的。

    背诵是一个很重要的功夫,也是开发我们大脑的一个很好的功夫。为什么在少年时期非常重要呢?大家知道,十三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十五岁以后人的理解力慢慢上升,记忆力慢慢下退。这是生理、心理学家们讲的,十三岁是一个高峰,十五岁以后记忆力慢慢往下走,但是理解力慢慢增加。所以我们就利用十三岁以前,他记忆最好的时候,你就把人类文化的精华让他背诵,这个时候他的背诵能力非常强。背诵也要靠训练,你要不训练他,记忆力是始终不行的。

    大家知道脑力即国力,孩子脑子的发展就是将来国家的发展,这个非常重要。而且尤其是用经典,用人类的精华,用人类积淀下来的智慧来培养他,这是高营养、高智慧的东西。经典之所以重要,就是它原汁原味,有原创性。它含有人类多少代的经验结晶,很多经典是人性的流露,是直指人性的。特别我们中国的经典,它既有宇宙深层的道理,又有人生的理想,又有政治的智慧,又有历史的教训,还有审美的情趣。

    我们的经典教你做人,它提出了做人的道理,提出了做人的要求,提出了做人的方法,让人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让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好质量、好教材。如果我们把它舍弃掉,那就是民族的罪人!希望从儿童学习经典开始,然后影响到全国,形成一个风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传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胸怀博大的大人才,从容应对这个时代,应对全球化,应对现代化的挑战。

出处: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1043289号-8 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备案 海1101084571

版权所有 北京育灵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话:010-82896103 传真:010-82896104

Copyright © 2002-2024 www.elight.cn, All Rights Reserved